时间:2022-11-25 22:08:56 | 浏览:1931
作者丨市界 冯晨晨
编辑|老拿
曾经连续十三年领跑中国的彩电大王,已然坠落。
海信,一个成立50年的老牌电视企业,一个中国家喻户晓的电视品牌,曾经的青岛“五朵金花”之一,如今进入至暗时刻。根据此前不久公布的年报,两年间,海信电器业绩持续呈现断涯式下滑,降幅近80%:2016年,海信净利润17.59亿,2017年9.42亿,2018年,扣非净利润仅剩0.6亿。
资本市场不相信眼泪。从2016年20.6元/股的高值算起,到2019年5月22日的8.68元/股,海信电器的总市值仅存113.6亿元,股价累计下跌接近60%,市值蒸发高达180亿元。
青岛海信,由此沦为家电市场的陪衬。最新数据显示,美的集团市值3446亿,格力电器 市值3338亿,同城的青岛海尔市值1030亿,已远将海信甩在身后。海信,尚不及460亿的TCL,甚至是148亿的四川长虹、116亿的创维。
霸主易位,让人唏嘘。海信,缘何坠落?
4月29日,海信电器发布2018年年报,全年营收351.28亿元,同比增长6.87%,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3.92亿元,同比大跌59.4%,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,其净利润更是只有0.6亿元,同比下滑高达91.8%。
堪称高空坠落!而实际上,这已是海信电器连续第二年出现业绩暴跌。
根据中怡康监测数据,2016年,海信电器还以17.6%的零售额份额,连续第十三年领跑国内彩电市场。而据财报,当年海信同样收下318亿元的营收,以及17.59亿元的可观净利润。
不过,到了2017年,海信营收虽增长到330亿元,但净利润仅为9.42亿元,同比大幅下滑46.45%。也就是说,仅两年时间,海信净利润便从17.59亿降到了2018年的3.92亿(扣非净利润0.6亿),降幅高达近80%。
相比之下,2017年我国彩电零售销量4752万台,较2016年同比下滑6.6%,与海信的降幅较为相同。可2018年,中国彩电市场并未出现下滑,同比微增0.5%,销售规模达4774万台。海信并未跑赢“平均值”。
业绩的下滑,直接表现在股价上。从2016年20.6元/股的高值算起,到2019年5月20日收盘的8.6元/股,总市值仅存113亿元,海信股价累计下跌接近60%,市值蒸发高达180亿元。
2019年1月24日,执掌海信三年多的刘洪新辞去董事长一职,并且将不在海信电器担任其他职务。可以肯定的是,海信董事长的离职,并不是简单的人事调整。
市场止跌回暖,海信业绩为何反而断崖式下跌?
对于海信电器2018年利润暴跌,家电行业观察人士刘步尘认为,“海信有两步失误,一是品牌宣传投入超出企业的承受能力,世界杯宣传投入在7亿元之上,与海信企业实力不符;二是彩电产业布局出现方向性失误,当主流彩电企业把OLED或量子点电视作为主攻方向,海信出人意料地把激光电视作为主打,选错方向。”
世界杯赛场上滚动的不是足球,是黄金。2018俄罗斯世界杯,贡献黄金的中国企业,包括万达、海信、蒙牛、vivo、雅迪等在内的7家中国企业。而海信,据说是世界杯设立近百年以来的首个中国消费电子品牌赞助商。
世界杯很爽,但在彩电行业低迷,海信电器2017年净利润只有9.42亿元的情况下,海信花费近亿美元赞助世界杯,是否物超所值?2018年年报显示,海信去年销售费用为29.54亿,比2017年的22.76亿高出30%。而纵观2018年,海信营销投入的最大手笔,正是为2018年世界杯耗费的近1亿美元,约合7亿人民币。
自从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提出“海信发展大头在海外”的口号之后,海信近几年一直着力于在海外市场开疆扩土。相比之下,1亿美元的赞助费,在海信“塑造世界级品牌”的宏伟蓝图之下似乎显不值一提。而这最大手笔的这次体育营销行为,也更多地被理解为“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”。
当时还在位的海信电器董事长刘洪新,更是对外宣称,“赞助世界杯,是海信塑造世界级品牌的一次良好机会和战略行动。”海信高层也给出类似说法:赞助世界杯是最快、最经济的全球品牌成长路径,意味着海信将大大缩短在全球的“成长时间”,成为中国第一家快速崛起的国际消费电子品牌。
不过,从目前的效果来看,近7亿赞助费用,0.6亿的扣非净利润,这样的投入产出比似乎已经说明了问题。
同年,海信欲将自己塑造成世界级品牌的另一个动作,便是收购东芝。
2018年2月,海信以3.55亿元的代价,收购东芝旗下TVS公司95%股权。不过,有观点认为,这次收购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,因为在电视领域,东芝已经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,收购只是增加一个债务成本。
不过也有媒体报道称,在完成对TVS的并购后,海信电视已经在中国品牌很难打入的日本市场快速崛起:2017年10月,海信(海信电视+东芝电视)在日本市场的销售量份额达到19.1%,超越日本本土品牌松下和索尼,高居日本市场第二位,也算是给海信的一个小安慰。
作为已成立50年的老牌电视企业,海信长期以来都是我国家喻户晓的电视品牌。“彩电大王”的称号。不仅从2004年开始连续领跑中国彩电业,在海外销售也获得不错成绩。
可自2010年以来,由于海信电视一味坚守“液晶+激光”战略,海信电器正在从彩电行业的“技术派”滑向“保守派”。曾经风光无限的海信,开始变得非常危险。
在液晶电视领域,海信力推其研发的ULED电视。ULED相对传统LED电视,在技术上并没有太大的提升,市场对此并不买账。布局全球新一代电视,海信在战略上似乎进错了跑道。
此外,在高端电视领域,海信主要寄希望于激光电视,并为此投入大量精力,历时11年将激光电视产业化,掌握了一系列专利核心技术。不过,刘步尘认为,“激光电视的本质是激光投影,是一个小众市场,或者说是一个细分市场,市场总量没法和电视相比。”也就是说,这个市场蛋糕太小,无法分得太多的羮。
实际上,对于海信存在的问题,曾有前车之鉴。曾经的“彩电大王”称号的四川长虹,同样也到过类似的麻烦。2005年时,国内彩电行业开始由传统CRT电视向上升级。选择等离子还是液晶,是个问题,而长虹最终选择等离子。
可惜的是,等离子最终落败于液晶技术,成为行业的小众技术。后来,重新回到液晶跑道的长虹,再也没有登上昔日宝座。
今年3月7日,海信终于推出自己的首款OLED电视,证明自己“改正”决心。不过,创维等已领先海信两年入局的竞争对手,已经抢先占据市场大量份额,海信还有机会吗?
资本市场步步惊心,一步棋错,满盘皆输。前方等待海信的,是实现弯道超车重回“彩电大王”席位,还是重蹈四川长虹的老路,彻底沦落?
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【市界】创作,独家发布在今日头条,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。
文|AI财经社 荆文静编|鹿鸣三季度财报披露步入尾声,各家公司截至目前的经营业绩一目了然。同行之间的业绩对比也被铺上了台面。“空调领域我是世界老大,他(美的)算老几。”豪爽的董明珠此时也不得不正式这个问题:三季报显示,美的三个季度的营业收入
炎热的夏季离不开空调,其实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都装有一台或多台空调,但空调在夏季依然非常畅销,因为有些家庭是为别的房间添置空调,还有人则是要把家里的旧空调换新。不过现在市面上的空调产品众多,建议消费者在选购的时候,还是要多加考虑,不要随便购买一
来源:视觉中国作者丨市界 沈淼编辑丨 老拿一年一度的双11已落下帷幕,各大品牌纷纷报出“战果”,家电领域两大王者——格力、美的也先后发布销售数据。根据官方社交账号公布的数据,格力电器11月11日当天全网全品类销售额超41亿元,销售同比增长2
上次聊了聊 格力电器的股权激励,很多朋友想了解它的「老冤家」美的。说起美的集团,好像很少有人知道它的CEO方洪波,不像格力的董明珠,几乎是家喻户晓的「网红总裁」。众所周知,空调行业的老大是格力,行业老二是美的。但去年一年,美的股价上涨超过7
风冷冰箱的储鲜模式是通过不断循环的冷风对食材进行保鲜,但却会带来温差和“易风干食材”的弊端。海尔AI智慧全空间保鲜冰箱首创了“底置恒温保鲜科技”,让冷风从冰箱舱室顶部流过,避免冷风直吹食材,实现冻而不干,升级了风冷冰箱储鲜方式,荣获了A+领
“用户的饮食习惯,可能会在全球疫情消退后发生永久性的改变”,这并不是危言耸听,而是世界调研机构尼尔森报告中指出的趋势。一个直观的案例是,近两年来,全球用户都养成了大量存储食物的习惯。因此,聚焦储鲜场景、饮食场景的新投票、新榜单也不断涌现。1
纵观冰箱行业,第一品牌不变,但第一的内涵却一直在变。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2021年第30周,海尔冰箱以41%的年累份额稳居第一。可以说,论做硬件,海尔冰箱已经做到了极致。那么,这就是海尔冰箱的“巅峰”了?并非如此!海尔冰箱通过发力“场景赛道”
图说:天猫haier海鹏专卖店 来源/采访对象提供(下同)在天猫海尔授权店内购买了电冰箱,商家却迟迟不按照约定的时间发货,竟然还三次爽约发货。近日,市民殷先生向新民“帮侬忙”反映了这件烦心事。商家承诺发货却3次“爽约”“我第一次碰到爽约发货
大学毕业后,我和异地恋的男朋友没有选择马上结婚,而是在各自的城市为了生活而奔波,几年下来,我们逐渐有了些积蓄,外加父母的赞助,终于在去年喜提人生中的第一套房。有了房子,我们顺利在 2021 年初正式“持证上岗”共同进入人生下一阶段。比计划来
●保鲜测试:保湿、保干效果俱佳通过上文,我们对这款海尔对开门冰箱的外观设计、内部空间以及特色功能和技术都有了详细的了解,接下来就到了实测的环节了。我们将通过专业的试验仪器对这款冰箱进行各项测试,包括保鲜、控湿、制冷以及噪音辐射功耗等,以下是